回轉窯窯體串動調整方法及注意事項如下:
一.回轉窯以筒體中心線與水平線呈3%—5%的 斜度放置在托輪上。在實際運轉中?;剞D窯筒體在有限的范圍內時而上,時而下地竄動,保持相對穩(wěn)定,這種上下竄動是正常的。窯體正常竄動,防止了輪帶與托輪的局部磨損。但是,如果窯體只在一個方向上作較長時間的竄動,給輪帶與托輪表面造成嚴重磨損,甚至潤滑油冒煙,拖動電機電流增大,甚至燒毀,就屬于機械事故了。
二.回轉窯托輪的中心線如果都平行干筒體的中心線,筒體轉動時,輪帶與托輪的接觸處作用著兩個力: 一個是窯體回轉部分重力產(chǎn)生的下滑力,其方向平行于筒體中心線向下; 另一個是由大齒輪帶動筒體回轉產(chǎn)生的園周力,其方向沿輪帶切線且垂直于筒體下滑的力, 從理論方面計祘表明, 這兩個力的合力僅是摩擦力的1/2-1/8, 不能克服托輪與輪帶的摩擦力, 因此, 筒體不會向下竄動. 但是由于輪帶與托輪接觸處產(chǎn)生了彈性變形而造成彈性滑動, 至使筒體向下滑動. 為了控制筒體下滑, 通常在生產(chǎn)中把一組或兩組托輪中心線調斜一定的角度. 如果在安裝時超過了這個托輪中心線需要調斜的角度值, 筒體就會向上竄動. 也就是說, 站在窯頭面對岀料端觀察, 一臺順時針旋轉的回轉窯, 窯體在右斜的托輪上旋轉, 其右斜角度過大, 窯體必然上竄; 角度過小, 窯體下竄。
三.長期運轉后的回轉窯, 即使當初安裝時完全無誤,由于基礎沉降情況不一樣,筒體彎曲和輪帶與托輪不圴勻磨損,特別是由于輪帶與托輪接觸之間的摩察系數(shù)的變化,使窯體只在一亇方向上作長時間竄動,必然會引起回轉窯筒體的上或下竄動超出極限值。
四.當一組托輪兩側的斜度相反,即將托輪擺置成正八字或倒八字時,斜度相反就會產(chǎn)生相反方向的摩察力,俗稱抱閘作用,這時如不及時調整,就會使軸承單側受力,局部摩察加劇,又會導致潤滑油冒煙,拖動電機電流增大甚至繞壞的惡性事故。
五.回轉窯筒體只在一個方向上作長時間竄動時,必須進行調整。
?、?改變輪帶與托輪表面摩察系數(shù)。當筒體上竄超限時, 可在托輪表面涂抹粘度較大的油,以減小輪帶與托輪之間的摩擦系數(shù);當筒體下竄超限時,可在托輪表面涂抹粘度小的油,增加輪帶與托輪之間的摩擦系數(shù)。在托輪表面撒灰,雖然可以增加摩擦系數(shù),控制窯體下竄,但因撒灰加劇了輪帶與托輪表面的磨損,故不可取。
⑵ 當用方法⑴調整無效時,可采用托輪中心線歪斜傾角的調整方法,加以調整。根據(jù)窯的轉動方向,適當調大一對托輪或兩對托輪的歪斜角,可以使窯體上行。反之,適當調小一對或兩對托輪的歪斜角,可以使窯體在自重作用下緩慢下行。
六.調整托輪時應注意以下幾點:
1.調整前應先檢查托輪是否有“八” 字形,直接測不準,可以從托輪與輪帶的接觸面觀察,應即時先糾正。
2.先安裝或大修后的托輪,應按窯體中心線擺置,不需擺成斜向,等中心線調整后根據(jù)中心線情況再做調整。
3.調整托輪先調負荷大的,后調負荷小的。
4.窯體大齒輪附近的托輪不宜經(jīng)常調整。
5.調整托輪時若進入量超過5mm時應將窯體頂起‚如強行頂窯則易造成托輪斷軸、頂絲歪斜, 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.
6.調整時應盡量減少單側軸瓦受力, 防止瓦磨偏或瓦臺磨損. 托輪襯瓦除保持良好的潤滑外, 當磨損超過其厚度的1/3時, 就應更換, 以免造成托輪軸線傾斜及窯體竄動.
7.一次調整的量不宜過大, 一般為1-2mm;也不要只在一組托輪上調整。
8.要根據(jù)筒體轉動方向和竄動方向來確定托輪調斜的方向。筒體下竄時, 上推力小的托輪先調;筒體上竄時, 上推力大的托輪先調. 如有錯誤歪斜的托輪, 應首先予以糾正.
9.當托綸磨出錐形或凸凹不平時應及時更換。如無條件撤換可在托輪座上安裝車床刀架, 借助托輪的轉動將其外徑削平。
10.托輪的串水調心球面瓦的球面接觸應靈活自如, 以保證兩端的相對穩(wěn)定, 使輪帶與托輪的表面接觸良好。
七.為了及時發(fā)現(xiàn)或控制窯體竄動,一般在靠近大齒圈的那一組支承上設置了先進的液壓推力擋輪,其工作原理是:擋輪通過空心軸支承在兩根平行的支承軸上,支承軸由底座固定在支承裝置底座上??招妮S在活塞、活塞桿的推動下沿支承軸平行滑動,托輪與輪帶應平行安裝,即托輪中心線應平行于窯筒體的中心線,窯體在彈性滑動作用下,向下滑動到一定位置后,經(jīng)限位開關啟動液壓油泵,油液推動擋輪和窯體向上竄動。上竄到一定位置后,觸動限位開關,油泵停止工作,窯體又向下滑動。如此反復,使輪帶以每8-12h移動1-2個周期的速度游動在托輪上.
八.調窯口訣:
只要將下列口訣背熟, 即可立即確定托輪應調方向:
站在窯臺向窯看, 窯對人體向下轉, 左頂螺絲窯右跑, 右頂螺絲窯左竄;
換站窯體另一邊, 情況與前正相反, 左頂螺絲窯左跑, 右頂螺絲窯右竄.
說明: 站在托輪基礎上觀看窯的轉動情況, 當窯朝人體方向向下轉時, 頂托輪左邊的頂絲窯體便向右竄; 頂托輪右邊的頂絲窯體便向左竄. 站的位置換到窯體的另一邊時, 仍然面對窯體, 調整情況與前面正好相反.